病例一头部、阴囊牛皮癣

2015-01-16  4009  来源:《吕英医案》 

病例一 头部、阴囊牛皮癣

姓名:张xx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97年12月27日

家长姓名:张xx 初诊日期:2007年1月10日

主诉:头部、阴囊牛皮癣4年

现病史:4年前患儿5岁时其家长发现其阴囊皮肤潮红,渐有银屑覆盖,头部左侧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头发成束,难以梳理,皮肤增厚,渐长银屑。2年前患儿因长期鼻塞不愈去市儿童医院就诊,拟诊为鼻窦炎。平素多汗,饮食不慎,食物性稍凉常易出现腹泻。形体肥胖,样子憨厚。皮损部位时有瘙痒难忍,但患儿仍能耐受,间断性外用药物止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既往史:5岁前极易患感冒,1~2月一次,常用西药配合中成药治疗。

中医诊断:牛皮癣;鼻渊;

西医诊断:牛皮癣;鼻窦炎;

证型:先天元阳不足,寒邪冰伏

治疗:助太阴保少阴;托法

方药;附理加麻细:熟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60g、麻黄10g、细辛15g(后下15分??)、红参10g(另炖兑入)、白术15g、生姜15g、大枣30g、葱白1根。7剂。

用法:每日一剂,加水1000ml文火煎至100ml分两次早、晚服

二诊:2007年1月17日

药后出现但欲寐,皮肤痒加重,舌如前,脉转指下滑,效不更方,上方去姜、枣、葱,加乌蛇10g、桃仁6g、红花3g。7剂。

三诊:2007年1月29日

药后仍嗜睡,多痰,大便日解一次,稍食凉物,亦能耐受,舌淡红,苔白润,脉指下滑。

坚冰化为寒水,故多痰,苔润,脉指下滑,正气已强,顺势治疗,君药加量,四逆加小半夏汤:

熟附子40g、干姜50g、炙甘草60g、生半夏1g 5、鲜生姜30g。

四诊:2007年2月5日(徒弟三诊治)

服第一剂时出现头晕,可以上学,多痰如前,皮损局部痒加重,纳食较前减少,舌淡红,苔白腻,脉指下滑。

虑患儿瘙痒难忍,治标,桂枝汤合桃红四物加味,3剂。

桂枝20g、赤芍20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黄30g、大枣45g、生姜30g、炙甘草30g、生半夏10g、蜈蚣2条(研粉冲)、穿山甲5g(研粉冲)

五诊:2007年2月9日

皮肤潮红明显减轻,痒轻,舌淡红,苔薄白,左脉沉,右脉指下滑。左脉转沉,显然精血不足,但有形之血何能骤生,思虑再生?三,仍应治本,兼以治标:

熟附子45g、干姜45g、炙甘草70g、北芪60g、当归6g、川芎6g、牡丹皮9g、紫草15g、麻黄3g、细辛15g(后下15分??)、白蒺藜6g、白藓皮6g。 5剂。

六诊:2007年2月14日

药后头部增厚的皮肤成块脱落,显露出正常皮肤,舌稍红,苔薄白,左脉由沉转为细,右如前。此时正气可压倒邪气,但舌显现红色,虑其元阳外浮,去麻、细,加强益精血之力,5剂,方药如下:

熟附子45g、干姜45g、炙甘草70g、北芪75g、当归9g、川芎9g、牡丹皮9g、紫草15g、白蒺藜10g、白藓皮10g、首乌10g、生龙牡各20g。

分析患儿五运六气:出生时的气立由下分析可看出患儿是先天元阳不足之体,这与他所患疾病是相关的,可见中医学不但科学,而且是超前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更是中医工作者的骄傲,我们应该相应毛主席的号召,努力挖掘其宝藏。

司天:太阴湿土;

主气:太阳寒水;

岁运:木不足;

客气:太阳寒水

在泉:太阳寒水;

七诊:2007年2月24日

阴囊皮屑脱落,但皮肤潮红,范围扩大,上及阴阜,痒甚,纳食减少,舌淡红,苔白腻,脉指下滑。皮屑的脱落,脉象的增强,说明正气已复,但伏寒尚未透尽,元阳尚有部分无法归藏,助太阴保少阴:附理合麻细:

熟附子60g、干姜50g、炙甘草70g、麻黄10g、细辛15g(后下15分??)、红参10g(另炖兑入)、白术45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

八诊:2007年3月2日

阴囊部皮肤恢复正常肤色,但向上扩展的潮红之势未控制,延及小腹部,舌淡红,苔白腻,脉指下滑。

目前已处于元阳恢复,但内在气机尚未复常,气血阴阳未达到该患儿应有的常态,故用阳和汤加北芪、附、细,气血阴阳四者并补。

鹿角胶6g(烊)、麻黄5g、桂枝10g、白芥子7g、炮姜炭7g、炙甘草60g、熟地黄10g、细辛15g、熟附子60g、北芪75g、砂仁6g(打)

九诊:2007年3月12日

药后所有症状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守上加小半夏汤开通道路,促使入络之余邪一并化为无。

鹿角胶23g(烊)、麻黄5g、桂枝10g、白芥子7g、炮姜炭7g、炙甘草60g、熟地黄10g、细辛15g、熟附子60g、北芪90g、砂仁6g(打)、生半夏10g、鲜生姜10g。5剂。

十诊:2007、3、17

头部遗留少许皮损已全部复常,左腑下皮肤潮红,范围5×4cm,阴囊部范围又反复扩大,近两天出现鼻塞,流涕极多,痰多。舌淡红,苔略黄,脉指下滑。邪气顺势一路处透,现已在太阳之表,因势而治,小青龙汤5剂。

麻黄3g、细辛20g、桂枝23g、赤芍23g、干姜15g、五味子10g、炙甘草90g、生半夏10g、鲜生姜10g、熟附子60g。

十一诊:2007年3日30

上方服至第二剂出现全身发麻,连服5剂发麻一直持续,第3剂时呕吐一次,较多痰涎,并难以入睡,头胀,第4、5剂睡眠亦不安,较第 3剂减轻,所有皮损顿然淡化,几乎接近正常肤色,详察可见印迹一圈,粉红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

总按:元阳之气不断归位壮大,临床症状4年顿然消失,仗已打赢,但残兵败将仍需收拾,减量治本:附理麻细小半夏:

熟附子45g、干姜45g、炙甘草60g、麻黄3g、细辛10g(后下15分??)、红参10g(另炖兑入)、白术30g、生半夏10g、鲜生姜10g。嘱每3日一剂,之后每5天交替服药将余邪彻底扫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