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与补遗------杂谈医话:用药利弊谈

2015-01-19  2435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好处的经验交章较多,讲其弊处的文章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和不足,为此我想通过几个病例谈一谈这个问题,以引起诸位同道的注意。
病例l.去年我曾治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等个子,微胖,45岁,主症,手脚心发热,心悸,出汗,心烦易怒,大便略干。舌淡苔白,脉双关滑数尺部不足。月经不调,一月有两月无。辨证:肝肾阴虚,虚阳外露。用方: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七剂,二诊除手脚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减。
改方用二仙汤合三物黄芩汤:
仙灵脾30g仙矛10g巴戟天10g黄柏12g知母12g当归10g黄芩30g苦参10g生地15g地骨皮30g七剂,水煎服。
用药第二天病人就打电话给我说药喝不成,一喝就吐。我问饭前喝的还是饭后喝的,答之,饭后。我告之,再喝时先嚼两片生姜,病人听之,再服。晚上电话又打来告之,还是不行,刚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我告之停服,将剩余几付药提来,我将其中的苦参捡出,又放入姜半夏再服未再发生呕吐现象。
此案之所以发生呕吐现象实为苦参所为,我临床多年,深有感受。苦参苦寒燥湿,清热杀毒,效果很好,但其副作用也甚为明显,我所用的苦参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呕吐。只要取掉苦参即好,有时非要用时,不得不加入生半夏和大量生姜,但是仍不理想,病人反映服后虽说不吐了,但总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的难受劲。这说明苦参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诸位同道在用苦参时要引起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例2. 2010年9月间,曾治一例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7岁,女性,瘦高个子,面黄兼暗,眼珠黄,舌尖边红苔白腻,能食,大便略干,乏力,月经偏多,色黑,经时略有少腹痛。辨证:阳黄,肝胆湿热兼瘀。西医化验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大幅度高于正常值,明显的是西医的黄疸性肝炎和中医的阳黄证。辨证和诊断均不复杂。然而就是此病竟拖了一年之久,缘于曾先在西安同仁堂国医馆某中医专家处治疗半年,竟然没做一张化验单,按气血不和治疗,后又在省中医药研究所某中医教授处治疗四五个月亦无效,期间也未做化验确诊。对此,我真为某些中医专家汗颜和脸红。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科学地步,有的疾病已研究的很准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诊断手段,才能有所作为。上例一纸化验单就能明确诊断,从而很容易就达到准确治疗的方向。然而某些所谓的中医专家确视病人生命为儿戏,瞎治一气,真令人愤慨。扯远了,言归正传。
此例病人根据辨证我首先用了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十剂,水煎服。二诊时,面色和眼珠黄均减,效不更方,继续用清湿热、活气血之法,出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黄茋太子参: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10g 怀牛膝10g 茵陈30g栀子10g 酒大黄10g 生黄茋30g 丹参30g太子参30g 十剂,水煎服。
谁知服了两剂病人打电话告之,这回药吃完老吐,吐得人连饭都不想吃了。我告诉病人先停服,把剩余药拿来,我调整下。而后我反复检看药方,没有发现哪位药能致呕,思之良久,突然想起有一回嗓子痛,就随手泡了一些桔梗和生甘草喝,结果发现很难喝,直想吐。后来也曾经给其它人用过,均反映不好喝。回头再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发现桔梗汤、排脓汤中的桔梗其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量大易致呕吐。看来问题是出在桔梗了,于是将前药方中捡取掉桔梗再服,结果未再出现呕吐。
此案给人的启示是,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不利于清利湿热,此其一误也;桔梗的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这里无须排脓祛痰,此其二误也;桔梗有刺激气管和食管胃粘膜的副作用,对于胃虚弱的人不适应,此其三误也。实际上在临床上还经常碰到服桔梗呕吐的现象,所以诸位在用桔梗时还是注意这个副作用的。
病例3. 临床上我很善欢大量使用黄芪,该药补气托表力峻效宏,这是其长。但是该药用之不当也能产生不少副作用。我曾治一位中年妇女,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半个月后胃痛胃酸均好转,但新增脘腹瞋胀一症。我就在其方中加入厚朴、砂仁、枳壳、木香一类行气导滞之药,结果效果仍然不理想,病人说还是腹胀,听后,我思之良久,突然想起已故老中医岳美中的一则医话,其中讲到黄芪长久服用能产生腹胀,而且只有陈皮能解,其它行气宽中之药无效。心中一亮,于是提笔在原方中加入陈皮30克,干姜10克,服三剂后腹胀消失,岳老不欺我也。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一是平是多读书有易于临床,二是即使补药也有弊端,所以用药时要慎思缜密,有规有度,方为上乘用药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