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典是发扬中医的先决条件

2014-11-21  249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网站上读过了张毅先生“回归经典 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兼答所有拜经者”一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张毅先生可能没有仔细读过中医经典,否则的话,就不会说出诸如“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之类的荒唐之言。

关于经典

可以说,一些中医古籍被誉为经典,特别是《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就是因为它们的权威性,这一权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本身的严密性和可继承性,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临床方法的实用性,以及包括经典对中医发展方向的指导意义等等,这些都是其他书籍不可取代的。总之,经典提供的是基本的,同时又是不可代替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中医教科书相比,经典是高层次上的中医基础,它不是要包括,而是指导中医的现在和未来。换言之,没有中医经典的指导,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中医的现在和未来。

再看张毅先生文中所言,“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老祖宗们离开他们所处时代以后的知识、阅历、认知等,因时代所限,基本上为‘0’”,这简直就是近乎无知的诋毁。如果真的像张毅先生那样,用现在的眼光看老祖宗们是“0”,不用经典作为基础和指导的话,又哪里来得现代的中医?经典不只是某个时期的经典,而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经典,经典本身不是去包罗一切、包罗未来,而是以点带面来指导一切,指导现在和未来。正因为张毅先生对经典含义的错误理解,以至于说出了诸如“他们就未曾想到中药不仅可通过口服,还有‘肌肉服’、‘血管服’(如中药注射剂);未曾想到后人要玩电脑,会出现网络综合征;未曾想到中医之后来又冒出个西医;未曾想到除了跌仆损伤,还有化学伤;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的荒唐之辞。这些言辞,恐怕也是张毅先生文章的主要论据了,在此,我做出以下回应。

一是关于“肌肉服”、“血管服”。不管是“肌肉服”还是“血管服”,或是其他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中医经典提出的基本的中医中药理论作指导。试问,没有老祖宗们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理论,没有他们的辨证论治理论,没有他们的四气五味理论等等,你还搞什么“肌肉服”、“血管服”,如果真搞,又会搞成什么样子?又有何用途可言?

二是关于“网络综合征”。是的,老祖宗们没有玩过电脑,也没见过网络综合征,但是他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及解决此类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那就是“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等等,如果身体缺乏必要的活动,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津停痰生等病理现象,特别是无形之痰的产生,又可形成痰迷心窍或痰热扰心,故又出现成瘾,最终形成身体与精神双重损害的网络综合征。那么,对其治疗,当然就要依据个体,从行气活血,或化痰开窍,或清热化痰,或安神定志,或补养气血等基本方法入手。试问张毅先生,你又如何认识网络综合征?当今中医临床认识及治疗网络综合征,能离得开老祖宗们的教诲吗?其实,大家都清楚,不管是现代病还是将来病,中医经典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这当然也包括张毅先生文中提到的“化学伤”,如果此处是指外伤,我想,不管是现代的化学品或是将来的化学品,总离不开烧伤烫伤、湿毒热毒伤等等方面,对其认识和处理,仍离不开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理论和方法。

三是关于“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我想,用荒唐之极来形容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这也证明了张毅先生没有读懂经典,甚至可以说缺乏基本的中医常识。因为张毅先生硬是把《内经》关于天人相应,以及阴阳五行理论在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中的具体运用等认识,与解剖中肝、肺的位置混为一谈。他不明白《内经》在此是讲,人与天地相应,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自然息息相关,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比如,自然之气是阳升阴降,木升金降,春升秋降,左属阳主升而右属阴主降。在人体,肝属木,为阴中之阳,在季为春,气主生发,故言“肝在左”;肺属金,为阳中之阴,在季为秋,气主肃降,故言“肺在右”。《内经》关于“左肝右肺”的观点,是对肝、肺生理病理现象的形象描述,并直接指导中医对肝、肺疾病的认识及治疗,这也体现了中医脏腑理论的独特之处。

关于“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张毅先生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在谈论这句古语,其中的问题我想大家都看得出。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也相当简单,就是在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临证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如此而已。如此简单的道理,张毅先生却非要提出哪一个更重要,并且让人感到,文章中实际上是把两者对立起来,并让人选择其一,要么读经典,要么做临床。而文中又在强调,读经典不如临证多,经典又往往是过时的经典,老祖宗们的认识在现代社会里,基本上是个“0”,其最终后果是,经典无用。而张毅先生在文中强调的不反对学习经典,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回归经典是发扬中医的先决条件

这也是我最后想说的话。要发展中医,唯一的先决条件是继承中医,因为我们至少要先知道中医是什么,连基本的中医理论都不懂,诸如“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之类,还谈什么发扬中医。那么要真正学懂中医,真正继承好中医,除了临床实践外,如果离开了中医经典,就达不到相应的深度和广度,最多也只能做到对中医一知半解,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具有勤奋精神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去学习、研究经典,真正把中医经典理论用于现代临床上,这才是中医能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的坚实基础。要学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这个道理连我的美国学生们都明白,而在中医发源地的祖国,却还在争论经典是否过时,还在投入大量资金去搞一些与保持及发展中医背道而驰的所谓现代研究,硬是要把中医诸多超越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认识,再拉回并让其倒退几千年,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姜永平,中医博士,教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针灸及东方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