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病案

2014-12-17  3227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2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病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病案
李某,男,56岁,住院号:16120。
1974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右胁疼痛,腹胀纳差2周。
病史:患者以往有肝炎病史。近2周右胁疼痛,腹胀便溏,纳谷较差,小溲黄赤。
舌诊:舌质红,苔薄白。
脉象:弦细。
检查:巩膜无黄染,肝肋下可及,触之不适。
实验室检查:10月10日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IU/L(正常值40IU/L)。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分析:肝有郁热,脾失健运。
治疗原则:疏肝清热,健脾和胃。
处方用药:柴胡6g、白芍lOg、郁金10g、龙胆草3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3g、砂仁3g(后下)、陈皮6g、薏苡仁12g、五味子3g。每日1剂。
随访:服药后,10月31日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又服12剂后,再次复查肝功能正常,遂出院休息。
按:右胁疼痛,小溲黄赤,舌质红,为肝郁气滞,肝经郁热,应予疏肝清肝,柴胡、白芍、郁金、龙胆草是也。五味子对慢性肝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有降低作用。腹胀有虚实之分,本案腹胀而便溏,则为虚胀,故取以香砂六君之义,加薏仁者作健脾渗湿之用。总之,肝脾同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