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案辑录:4.失眠

2015-01-19  1935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2010年元月12日,初诊,郭XX女63岁。口述:已一周晚上不能入睡,完全要靠安定,不想长期服西药,听人说有副作用,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有高血压冠心病,现突出症状是失眠,人心烦不安,饮食二便均正常。
辩证:痰火郁积化火扰神。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g竹茹15g枳实15g
陈皮15g 清法半夏各60g茯神30g生甘草10g生薏米45g元参15g亱交藤50g生龙牡各30g 三付水煎服。
要求:日服二次,下午晚饭前服1/3量,睡前1小时服2/3量,睡前用热水洗脚,不得喝咖啡饮茶及看情节曲折激烈之电视。对要求再三以叮咛。此点很重要,各位看客切莫轻视,不要开完方子,一送了之。
元月14日,二诊:遵嘱服药后,当晚即能不用安定入睡6小时之多。病人甚喜,告之,睡醒精神很好,不象安定睡起来头晕脑胀,要求继续服药。
刻诊:舌尖红苔白腻,脉浮滑,有点胸闷、心悸、咽干。效不更方,继续清热化痰安神去心火,兼护阴。
处方: 陈皮15g清法半夏各60g茯神30g生甘草10g竹茹15g枳实15g元参15g黄连10g生薏米45g石斛30g夜交藤50g合欢皮30g连翘15g (黄精30g山楂15g五味子15g为治失眠一验方,况又有伤阴之情出现。)
三付水煎服 日两次,要求同前。
元月18日三诊:服上药睡眠已安稳,仍胸闷心悸,舌红苔已不厚腻,脉弦滑,但已不有力搏指了,饮食二便正常。
处方:上方加瓜萎45g薤白20g
三付 水煎服。失眠,胸闷,心悸消失,痊愈。
按:此案主要是治失眠,我临床上治失眠,均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半夏取效。上案的处方中就可以看出,而且屡用屡效,大多数都能当晚入睡。用半夏治失眠并非是我的首创,但超量使用是我的体会。在用的过程中如出现伤阴的情况,因为半夏毕竟属于辛温燥热之品易伤阴,可以不必减量易药,加入具有滋阴安神的药即可,如百合、黄精,五味子之类。
半夏治失眠古巳有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上半夏秫米汤。现列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古人半夏治疗失眠如治厥气客于脏腑,卫气不得入于阴而目不瞑,用秫米1升,半夏5合。以千里流水8升,扬之万遍,澄取5升煮之,徐炊令竭为1升半。去其滓,饮汁1小杯,每日3次。稍益,以知为度。方见《灵枢经》卷10半夏汤。后世习以上方治疗痰湿内阻,胃气失和所致的夜不得眠。治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腹中疼痛,懊侬,半夏(洗)3两,秫米1斗,茯苓4两。以千里流水l石,扬之万遍,澄取2斗半,合煮诸药得5升,分5服。方见《肘后备急方》卷2。明,徐树丕《识小录》中以半夏配百部治疗失眠。该书卷3载:“半夏一名守田,一名水玉,能治夜不寐。姑苏张濂水,名康忠,常(尝)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半夏治失眠的疗效与其用量有关。《吴鞠通医案》卷4载:“秀氏,23岁。产后不寐,脉弦,呛咳。与《灵枢》半夏汤。先用半夏一两不应,次服二两得熟寐,又减至一两仍不寐,又加至二两又得寐,于是竞用二两。服七八贴后,以《外台秘要》茯苓饮收功。”
现代人用半夏治疗失眠案:张学华[河南中医,2006,26(8)]临证40余年,认为半夏气味俱薄,能升能降。沉而降,阴中之阳也。辛厚苦轻,阳中之阴也。升则通阳,降则归阴,有祛邪散结,协调脏腑,交合阴阳之功。无论病在脏在腑,阴阳气血,虚证实证,均可收到定神安眠之效。王士福[新医药学杂志,1978,19 (9):17]治一失眠2年余患者,重用半夏60g配伍,连服10余剂,辄收佳效,无副作用发生。熊永厚【新中医,1983,(11):22】用法半夏、薏苡仁各60g治疗4例失眠患者,各服药1-3剂,疗效满意,未见一人有副作用。葫学刚[中医杂志,1986,27 (10): 67]治一通宵不寐两月余的患者,辨为饮犯阳明,拟半夏秫米汤加味,重用半夏60g,服药3剂,得以安睡,体验到以半夏治不寐,不用大剂量则效果不显。马明和[中医杂志,2001,42 :73-74]重用法半夏30--- 60g,治疗气郁痰结、胃气不和的30例失眠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