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2015-12-22  1415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汉语拼音
hua shi
英文名
Talc, Talc powder
药材基原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资源分布
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采收和储藏
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1.滑石《世医得效方》:“碎,绵裹。”《药品辨义》:“刮去浮黄土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 2.滑石粉《雷公炮炙论》:“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却用东流水淘过,于日中晒干方用。”《苏沈良方》:“水研如泔,扬去粗者存细者,沥干,更研无声乃止。” 《医宗粹言》:“拣去粗者,择细腻者研为极细末,水飞入药,今粗入煎汤皆不作效。”现行,取净滑石碎块碾成细粉,或取净滑石粗粉加入多量的清水,研磨,搅拌,待粗粉粒下沉,细粉粒混悬于水中时,倾取上层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沉淀,倾去上清液,将洗淀物晒干后再碾散。水飞石可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便于内服或外用,以利水通淋,清热解暑为主。 饮片性状:滑石及滑石粉均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剂型
药理作用
1.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
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着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当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有保护的作用;内服时除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适中的吸收。滑石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在腹部、直肠、阴道等可引起肉芽肿。
2.抗菌作用:
用平板法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保对脑膜炎球菌有轻度抑菌作用。
药物配伍
1.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证: 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故能清膀胱湿热而通利水道,为治疗膀胱湿热的常用药。用治湿热蕴结、小便涩痛,常配木通、桅子、车前子等清利湿热药同用,如《局方》八正散。治小便不利,砂淋、石淋配海金砂、金钱草等以清热利湿排石。治血淋,配生侧柏叶、生车前草、生藕节或加小蓟、琥珀、蒲黄等以止血通淋。湿热内蕴水肿者,则又常配获芩、泽泻等以助利水之功。 2.用于暑热及暑湿证: 滑石既可利湿,又可清暑,如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或呕吐泄泻,常配甘草同用,如《伤寒标本》六一散。若暑病发热惊烦不安者,可加入辰砂以镇惊安神,如《河间六书》益元散;兼表证者加薄荷以解表散邪,如《河间六书》鸡苏散。温热病在气分夹湿者,则可配黄芩、猪芩等药同用,以清热法湿,如《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 3.用于皮肤湿疹、湿疮、小儿热痱等: 滑石可清热收湿,敛疮止痒,可单味外用,或与煅石膏、炉甘石等分为末,撒布患处。
药性
甘淡;寒;无毒
归经
胃;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主治
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