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剂的应用目标及其瞑眩作用(2).

2015-02-10  3670  来源:《中医临床廿五年》 

附子剂的应用目标及其瞑眩作用(2) .

附学名子为Aconitum Fischeri Reichd,含有5%的赝硷,本草所谓有大「毒」,即指此成份。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汉方医药迅速发展,日政府为顺应时势制定「国民药品集」 (即中药的官定性能),也是将附子的赝硷规定为5%以上。

附子辛温,有大毒,俱见谭述渠、何定容两先生的大着,这里不拟再赘。唯附子配剂的处方

应该用在那一种症候?则为本文的主论。

附子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虽有生用、熟用之别─所谓生用发散治表,熟用峻补治里─但对于新陈代谢机能极度沉衰者(所谓阴虚证)的功用,则同属振奋复兴(所谓回阳)之要药,所以,除附子泻心汤皆配合寒凉药外,大多配合温性强壮剂之类。我们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十多个配有附子的处方详加研究,则不难明了附子剂功用的梗概。

所以,认识阴处证,就是应用附子剂的最高目标。

然而,什么症状可以称为阴虚?处在今日的学术思想中,我们如果仍以古人之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或「阳道常饶,阴道常乏」之阴阳思想以解释附子剂的应用目标,恐怕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家的要求。我们为欲达成附子剂应用的圆满,则不得不对阴虚证求得更多的认识。

阴虚证是阳实证的对跖。虽然没有截然的限界可资认识,但从体质学上及病理学上言之,大略如下:

身体衰弱、贫血着明、颜色苍白,或反现不正常潮红,或浮肿。元气不振、全身疲倦脱力感、嗜眠。手足寒冷而手心反有热感、体温低下(但感冒时如「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痢清谷」之四逆汤证的体温上升。及「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体温上升等,则属于异常)、寒冷感。口舌干涸而不渴(亦有反而大渴饮者是为虚渴)、舌赤滑光泽。乳头消失。脉,大多微细,或沉迟,或迟弱,或浮而迟。大便软,或泄痢者居多,很少便秘,小便清利居多,亦有反而小便不利、淋漓,尿闭者。屡屡头眩目昏、腹痛、容易盗汗自汗。身体疼痛 。食欲减少,食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