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其他类方:一、乌梅丸方

2015-02-11  1640  来源:《经方传真》 

第二十七章其他类方:一、乌梅丸方
【方剂组成】乌梅300枚细辛48克干姜90克黄连134克当归42克炮附子48克蜀椒42克桂枝48克人参48克黄柏48克
【用法】以上九味,异捣筛,合治之。乌梅以苦酒渍一宿,去核、蒸之,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10丸,日三服,稍加至20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今酌减用量作煎剂亦验。
【方解】既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又以辛附姜椒驱在下之寒。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桂枝降其冲气。妙在主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姜、椒的过于辛散。此为中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治剂。酸苦辛甘并用,亦驱虫的妙法。
《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注解:脉微而厥,为虚寒之候,至七八日更进而周身肤冷,不烦而躁,无暂安时者,此为纯阴的脏厥,而非阴阳错杂的蛔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病此者静,不似脏厥的躁无暂安时,其所以复时烦者,以胃中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蛔得暖而安,则烦亦即止。得食而呕又烦者,以蛔闻食臭出,因使呕且烦,故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主之。本方不仅治上述的蛔厥,若久利不止者,并亦主之。
【辨证要点】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或虚寒久利者。
【验案】索某,男性,57岁,初诊日期1965年7月16日。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泄2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近1周来每日大便2~3次,质溏,伴见肠鸣、头疼、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苔白腻,脉沉弦细。证属半表半里虚寒证,寒热交错,为乌梅丸的适应证,给予汤剂:
乌梅15克细辛6克干姜6克黄连6克当归6克制附片10克川椒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黄柏6克
结果:上药服六剂,口苦减,四肢觉温,大便日1~2行。上药继服14剂,胃腹疼消除,大便日1行。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