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2015-12-22  1333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汉语拼音
shi gao
英文名
Gypsum
药材基原
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
资源分布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采收和储藏
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1.《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2.《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3.《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剂型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本品煎剂试验注射或天然石膏1:1煎剂,直肠给药4ml于消毒牛乳或三联菌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解热作用,但纯品石膏无解热作用,故认为天然石膏的解热作用与其中含有的杂质有关,退热作用与主成分钙无关。大鼠口服或注射,并无退热作用。也有报告有退热作用者,但实际上不很显著。石膏煎剂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有抑制作用,石膏的这个作用与中枢环核甘酸含量变化有关,石膏使脑脊液环单磷酸腺苷含量低于对照发热兔,而环磷酸鸟苷含量高于发热兔。生石膏2g/kg灌胃,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正常兔体温无影响。
2.消炎作用: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故有解毒、镇痉、消炎的作用。
3.对免疫的影响:石膏煎剂1:4浓度4ml/只灌胃,可使烧伤大鼠,脾与腹腔巨噬细胞cAMP含量增高,也使血浆环单磷酸腺苷及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对烧伤大鼠,石膏煎剂尚可使T淋巴细胞数增加,淋转率也增高,并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
4.收敛作用:煅石膏外用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5.抗病毒作用:用斑点杂交法试验,石膏煎剂25%-100%浓度,有降低乙型肝炎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作用。鸡胚试验初步证明,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麻黄,与石膏无关。
6.其他作用:煎剂能减轻大鼠的口渴状态。长期应用,可使各器官(脑下垂体、肾上腺、颚下腺、胰脏)及血清中的钙含量较对照组为低,但脾脏及胸腺等的钙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其意义尚待阐明。在体外试验,煎剂无抑菌作用。
药物配伍
1.《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2.《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3.配桑叶:清宣肺热;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
药性
辛甘;寒;无毒
归经
肺;胃经
功效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主治
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