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这样学习中医(5)

2015-01-25  2272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5.跟师临诊古谚:一个秀才半个医。有两层意思,其一,古代读书人由于知识结构的关系比现代人学习中医要顺利的多,由于遵奉“百行孝为先”,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读书人大多阅读医药书;其二,为什么读医书的人只是“半个医”,是因为即使其佼佼者,仅能编纂方书、本草(该类书也不少见),查验处方(知禁忌),但不能悬壶行医。读医药书再多,没有临床技能的积累,就不能学以致用。

跟师临诊对于临床技能的积累非常重要。拿中医院校毕业的学子来说,实习以前所学是基础的东西、原则的东西、规律的东西,即使是临床课书本上讲的也是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示范,老师有再多的临床体会也必须按照讲义去讲,唯恐误导学生,这是做老师的规矩。跟师临诊学习(包括在校学习的见习、实习机会,你就会发现在临床上老师有很多授课时没有提到的东西)就是补充课堂上不能得到的内容。

跟师临诊学习中要注意临床医师(老师)诊断治疗疾病的这些习惯有时也有共性,常常表现为:一、虽曰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各有侧重;一、即使治疗同一种病每张处方都有差别,而且药味、剂量不同于讲义中的任何方剂;一、习惯用药及某些治法的利用达到痴迷的程度。对于以上三点,很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学无根底。这种认识也许是对的,但对于有些老师来讲正是其掌握临床真谛,运用自如的一种超脱的表现。如何区别两者?在三点之上必须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临床疗效好!这是辨别老师学识真伪的试金石。解释如下:

其一,倘若按讲义所学的诊断程序看病,一个上午可能超不过十个患者,这还不算西医诊断过程所需的时间《现在要求双重诊断)。在诊断中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善于舍去对于该患者不必要的程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往往通过望诊、闻诊和患者的主诉《或既往病历,对于下一步如何诊察已经心中有 数,其问诊对每一种病都有不同的线索和内容,要而不繁(书 载“十问”等仅是全面概括问诊内容,为学习用);其切诊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所选择,但诊脉是不可省略的。以上望,闻、问、切四诊其实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也就用不了多少时间。其中问诊最有技巧,诊脉最难掌握,都是需要用心体会的。有的医生对某一诊法偏爱,大多源于师承,往往与众不同,可以获得更多的诊断依据(叶香岩舌、齿、斑、疹、白痦 之辨,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在跟师临诊学习中尤当重视的。但四诊不能偏废,最终还是四诊合参。我对神化脉诊,只凭脉象诊断疾病是抱怀疑态度的,因为它不符合中医诊法原则。

其二,处方多变,且药味、剂量不同于讲义中的任何方剂。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依据中医治疗原则,对处方进行过调整,尤其是辨证论治、治未病、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均不可忽视;二是经典方剂的灵活运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后者。

方剂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因为方剂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工具,理论、原则、方法均循规蹈矩,最后落实在治疗上的就是方剂的运用。学习方剂,尤其是经典方剂,主要是掌握它的“法” 针对疾病的配伍方法。清·雷丰《时病论·成方须损益论》谓:“古人成方,犹刻文也,临证犹临场也,……,必须师其大意,移步换形,庶几中式。”刻文即参加科举考试前必须学习的前人科考成功的范文,不能根据范文的大意而取舍发挥,仅知背诵,临场必败。学方亦如是。

比如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养血、疏肝、健脾之法:养血,养肝之体;疏肝,强肝之用;健脾,治未病,防其传变。围绕肝病考虑的非常周到,但在应用该方时,养血并非局限归、芍;疏肝并非只认柴、薄;健脾并非固守苓、术。根据该患者的各种特点,可以选择对该病情更有针对性的药物。组方的结果、“法”未变,但面目或可全非,你能说老师不懂逍遥散吗?不仅懂而且运用灵活,因为他掌握了“法”。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其中药学功底很深,达到了应用每一味中药都有明确目的性的境界,既与辨证论治相吻合,又兼顾了患者深以为苦的症状,其治疗效果肯定比原方、原剂量要好。由于处方与原方用药变化较大,其组方思路不经老师点拨,是很难体会到的。其三,从学校出来以后,诊治、方药的一般规律已基本掌握。跟师临诊时吸取老师用药经验非常重要,夸张地说,这是临床医生之所以能有所擅长、能称之为名医、疗效有异于常医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而且都能发挥较好的疗效,是老师多年积累经验。这种积累有两条途径,一是来自师承;二是自己读书心得,又经多年临床验而来。一句话都是基于临床实践,在书本上是很难学到的。、甚至有些经验用药用传统医、药理论衡量似乎没有多少道理,但就是有效,尤其可贵。因为中医药理论永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谓“完善”是督促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传统医、药理论不能解释的东西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很好的科研课题,但科学的揭示谈何容易,我们还是先继承下来好了。

有的老师偏爱某个系列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麻杏石甘汤、四物汤、二陈汤等。由于加减讲究,可以应对很多疾病,并有很好的疗效。这也是充实自己应当留心的学习内容。

如果你的老师具备其一、其二、其三,那么恭喜你,有你可学的了,即使脾气有些古怪,也要尊重他,跟定他。我知道、现在学生对老师是很挑剔的,但脾气再怪,有朱丹溪的老师罗知悌怪吗,曾拜过十几位老师并已经出名的朱丹溪能不避风雨三立于门前三昼夜尚坚定地拜罗为师,这种心态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顺便提一句尊师问题,如果对自己的老师不放在眼里,那 么换位考虑,你肯把自己多年苦学得来的经验体会倾心教给他吗?你又不欠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