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慢阻肺拖成重病

2015-10-05  1518  来源:大众卫生报 


本报讯(记者 王璐 戴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是目前全球第四位 “死亡杀手”。因此,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世界慢阻肺日。

日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世界卫生组织将慢阻肺定义为“可防可治”的疾病,但慢阻肺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治疗难度较大,“不仅要花更多的钱,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好。”钟院士说,因此慢阻肺防治的关键贵在“早”,即早发现,早防治。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从患者数量分布的角度来看,20%属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而80%为轻中度患者。然而 ,目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多数是属于重度和极重度的患者。也就是说,原本那80%的轻病号,几乎都是拖成了重病才治疗的。

除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外,慢阻肺的危害还在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针对中国的慢阻肺现状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其中有12%的患者因为呼吸太困难而无法出门。此外,慢阻肺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慢阻肺还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健康状况,例如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胃肠功能下降和心脏病等。

慢阻肺尽管可怕,但世界卫生组织却将其定义为“可防可治”的疾病。因为,在慢阻肺的早期,当疾病对肺部的损伤还不严重的时候,及时采取防止措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起到的效果较好,可谓“ 事半功倍”。


  • 关联搜索